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76章(1 / 2)

陈崔斩首,举国欢庆。

就连漕渠上都专门开辟了一条商船,每日在河道上航行,上面钉着一个巨大的稻草人,草人身上用火烧出黑漆漆的“陈崔”两个字,专供路过的百姓往船上扔鸡蛋石头烂泥巴。

而陈崔的尸首则在长安城门挂了七日。

第七日的时候,正午时分,热辣的太阳将铺路的青石板烤得滚烫,地面的附近空气也被热浪沾染,变得朦胧而荡漾,似无形水波一般暗涌阵阵。

街上人烟稀少,只有路边的小茶棚还有两三个人,茶棚小伙计拿着蒲扇摇了半天,脸上的汗珠却一点没少,顺着面颊滑落在地时,发出“嘶”地一声轻响。

李昭宁坐在茶棚里,单手撑着脑袋,有一搭没一搭地拨弄着碗里的勺子,敲出叮叮当当的声响。而一碗冰酥酪从冰凉吃得滚烫,她等的人也没有出现。

直到太阳开始西斜,街上重新开始有了人烟,而一阵稀疏的啪嗒啪嗒的慵懒马蹄声渐渐靠近,她抬眸一望,就看到了两位白衣郎君正骑着两匹马穿街而过。

她望向两人的刹那,一人也正好望向她,四目相对的一瞬,浸在漫天潮热中的脸颊竟蒸腾出些些缕缕的粉晕来,李昭宁便不动声色地挪开目光,望向那人身后的男子。

那人一身白衣,黑发梳成一个巨大的马尾垂在脑后,虽素面朝天,整个人却自带一股极为冷冽的肃杀之气,正直清冽、坦荡磊落。

十几天前,李昭宁让裴砚去洛川,替她找到被陈崔陷害而贬去洛阳做司门监的大将军高绍武。

高绍武家世代武将,其祖先在大周开国时就立下了汗马功劳,而后辈更是替大周屡次平定叛乱、清肃贼子,是最忠心也最稳妥的守护大周的武装力量。

但这样的忠肝义胆之族,是不会向陈崔低头的,于是在陈崔拿到权柄之初就将高绍武贬去了洛川,就算只是个小小的司门监,也对他颇为忌惮,遣了无数眼线去盯着他,一有异动,立刻传信回长安。

故而只有陈崔倒台,李昭宁才敢启用高绍武——若她早一步或晚一步,高绍武要么会丧命于她过早暴露的野心,要么会因她的犹豫不决而被陈崔一党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杀掉。

还好裴砚将人完好无损地找回来了。

她咣当一声将手中勺子扔在碗里,小跑着迎上去。

而马上的高绍武则是倏然一愣,看了眼裴砚,便立刻下马,单膝跪地向李昭宁拱手一拜。

李昭宁赶紧托住他的手:“不必行此大礼……你知道我是谁就好。”

高绍武文看着李昭宁虽身份不显但却依旧清丽高雅的姿态,不禁欣慰地笑了笑,顺势站起来:“一路上听闻裴尚书讲陛下如何威仪、如何果决,今日一见,方知能与陈崔抗衡甚至扳倒其根基的人,实非陛下莫属。”

李昭宁点了点头,道声“过誉”后又诧异地看了看裴砚:“你真这么说的?”

裴砚双手背在身后:“略略一提。”

多日未见,大概是劳累奔波,裴砚面目中有些疲态,夜空似的黑瞳也染上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云雾来,李昭宁不禁多看了两眼,但仍旧看不明白。

罢了。

她反正不着急,既然裴砚回来了,时间多得是,有话可以慢慢说。

只是陈崔的后手不得不防。

念及此,李昭宁便向高绍武道:“今日好生回去休息,明日便会有圣诏让你官复原职。”

高绍武一愣:“为何如此着急?”

大周任命武将,一般是一点点提拔,不会直接从七品提到三品大将军。

“陈崔斩首,淮西、淮南、淮中三镇节度使之职回归朝廷手中,但兵符未缴,三镇却都静悄悄的,既没谋反也无归顺,太蹊跷了,”

李昭宁无奈一笑,“此番去找你,比预计的时间多花了七八天……希望朕的任命书比三镇意外来得早。”

高绍武这才点点头,拱手道:“臣既已回京,必当为陛下尽心竭力守护江山。”

李昭宁转向裴砚:“倒是裴尚书,未能及时复命……嗯哼,”她狡黠一笑,“该罚。”

裴砚忙拱手一拜,语气却没有丝毫急切或慌张,甚至比刚才都淡然了一些:“臣愿领罚。”

李昭宁狡黠一笑。

裴砚只是用余光瞟了一眼,便觉得连阳光都像那碗酥醪似的沾染上些许酒意来。

傍晚,骤雨初歇,长安城的暑气被大雨浇灭了大半,空气间都是清新冰凉的青草香。

随着夕光渐渐沉没进透黑的夜色里,沿街的商铺也都慢慢地点上了灯笼,专门出夜市摊的小贩们也三三两两地将小车推到了路边,各色灯盏一挂,虽游人尚少,但街道上却星星点点地亮了起来。

李昭宁一身浅粉色长裙,外面套了件鹅黄的大袖衫,头发也只是将两鬓碎发编成两个鱼骨辫垂在耳畔,后脑勺的头发就这样松松地垂着了。

她站在夜市街口,看着渐渐熙攘起来的人流,不由得有些感慨。

这是她的长安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